摘要:近年来多家化工工厂倒闭,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与经济损失。本文将从环保政策松懈、投资方式不当、技术不合格、缺乏培训与安全意识以及化工工人不稳定等5个方面探讨这一现象的原因,并介绍了现代化技术在化工工厂拆除、设备回收和废液处理上的应用,最终呼吁政府、企业和工人共同推动行业规范化、科技化和安全化的发展。
1、环保政策松懈
近年来,环保政策逐渐松懈,很多化工企业利用这一机会放任废水、废气、固废的排放,加剧了环境污染。相应的,政府监管不力,对环境违规行为的处罚不到位。而更为严重的危害是这种违规行为威胁了员工的生命与健康,使其不得不向法院寻求救济。
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是为数不多的环保施工的典范之一。该公司采用了“先清洗置换、再设备回收、污泥减量化、废液处理、油罐拆除、危废处理”的拆除技术,彻底解决了工厂废料、废物对环境的影响。
尽管这一工艺在设备回收上消耗大量的时间,但其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以及对工人身体健康的保证,无疑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。
2、投资方式不当
一些化工企业常常或者是为了追求短期收益,或是缺少资金,投资方式不当,或者是在选址上考虑不周,把厂房建立在低洼地带或是环保限制区域,以致于在防洪、防灾、环保等方面存在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的巨大风险。
而巴洛仕不动火水刀切割拆除技术应用则是集“低成本、高效率、保密性和安全性”于一身的拆除技术。在这种技术下,化工设备被彻底切割,不仅拆卸安全,同时还可以回收变成价值的废料,多方面获益。
3、技术不合格
化工行业的从业人员常常缺乏专业技能,并且经验不足。这就使得他们难以正确评估环境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平衡。技术不合格会导致化工工厂的事故或违规排放,最终影响化工企业的形象,甚至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由此,加强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普及是十分必要的。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化工行业的技术转型支持力度,推行科技成果转化,让企业更好地应对技术挑战。
4、缺乏培训与安全意识
化工工人的安全意识也是化工行业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。但实际情况是,化工企业普遍缺乏配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,基层员工的安全意识也相对较低,缺乏必要的生产安全保障。这些问题的存在,极大的加重了安全生产的难度。
同时,这也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要求员工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规定;而管理者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,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的培训和训练,引导员工正确引导安全意识和行为,提高化工工人的文化素质、专业技能,熟悉化工生产及现代化技术。
5、化工工人不稳定
化工行业特点密集、技术创新快、产业链松散,化工工人流动性大,也是化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。在熟练工人不断离开工厂的情况下,化工企业将很难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转,进而影响生产安全和产业发展。
由此,我们需要从根源上优化化工产业劳动力结构。在政府层面上,应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引导,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,增强企业生产技术,提高职业道德,开展高技能人才(特别是青年人才)的选拔和培养,大力向基层和一线流动的技术人员提供科研支持等。
综上所述,化工行业的倒闭只是表象,其中背后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政府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关注。借鉴“巴洛仕”这一化工企业的拆除经验与技术,加强环保政策、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、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和挖掘企业内部潜力,无疑是化工行业未来向科技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措施。